文 / 齐媛
大连市民程毅怎么也想不明白,就因为“鉴定”老妈转发到家庭群的帖子是谣言,竟引发一场母子关系的不和谐,自己还被无情地踢出了群聊。11 月8 日早上, 他看见老妈在家庭群里发了个帖子:《这五种碱性食物是癌细胞的死对头,坚持吃》。程毅随手回复:都辟谣了,别再转了。没想到,这短短的几个字之后,“火山”爆发了。先是程毅的妈妈私信他,批评他不应该在群里公开质疑她:“发个信息你那么认真干嘛? 你也有老的时候, 我们帮你带孩子、做饭,对你们有求必应,到我们这就落得这么个悲惨的下场吗?我们就那么不受人待见吗?”程毅赶紧在群里向母亲道歉,但话锋一转又义正词严地表明了立场:“我就见不得假新闻,尤其是骗老人的假新闻。我觉得我有义务告知大家哪些是谣言。”事情迅速发酵,午休时,程毅发现自己竟被以三姨为群主的家庭群踢出了群。
纵观目前老年人的微信朋友圈,会发现各种版本的谣言。很多居心不良的自媒体,打着关心的名义,博取眼球,赚取流量,让老年人的“朋友圈”变成了谣言重灾区,也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老年人本身就是谣言的受害者,智能手机的普及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他们不停中招又不停转发,加剧了谣言的肆虐。新华社此前一则报道显示,近年来,政府机构、公益组织、自媒体平台的辟谣力度不断加大,但仍挡不住大量“关怀式谣言”在微信群、朋友圈肆虐。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对此缺乏免疫力,抱着“宁信其有” 的心态成为这类谣言的“ 二传手”。“关怀式谣言”涉及衣、食、住、行等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领域,打着“善意提醒”的幌子引人点击,欺骗性更强;基于熟人传播,危害很大。读者一旦轻信,轻则形成错误观念,重则可能在用药、急救等方面酿成恶果。
在大连黄鹤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刘洪伟看来,类似程毅家发生的冲突其实是两代人在观念与认知水平的差异所导致的。相对于年轻人来说,老年人群体的需求以及心理特征值得关注,他们对手机微信信息具有明显的兴奋性。不同于年轻人对网络的熟知与掌握,而今他们有种“被解禁的感觉”,进而显得兴奋,转
发一条信息就像一种“ 炫耀” 一般。另外,老年群体对健康与安全类的讯息是没有抵抗力与辨别力的。这个年龄段, 也是一个人面对各种“丧失”阶段,他们担心老去,担心健康出问题,所以会异常关注健康与养生内容。更重要的一点是,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寄托是温暖、活力、被关注以及希望。从这一点来讲,作为年轻人应该给予理解,有时你自认为做了一件非常对的事情,比如在微信群里当众指出了谣言,但可能因为时机不对,却伤了和气,伤了他人的自尊。刘洪伟建议,为人子女在对待处在老年人年龄段的父母的事情,应该多一些耐心与理解,即便是忠告,也要“有话好好说”。
长辈们都完全不听劝吗?其实并非这样,对此还需理性分析。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接触微信朋友圈大都比较晚, 就网龄而言,他们远远短于年轻人。在互联网世界中,他们大多只相当于七八岁的孩子,辨别能力弱是可以理解的。年轻人应该保持足够的耐心,来对他们用心解释,条分缕析。比如,在他们眼中纸媒更有公信力,就可以找出纸媒上发表过的辟谣消息来举证,他们就更容易接受。或者等帖子被权威媒体转载之后,再给老人看,效果就会更好。随着老年人触网时间越来越长,他们也会逐步懂得辨别真伪。
当然,老年人自己也应该多多反省, 不要抱残守缺,让年轻人噤若寒蝉,那样,沉默真的会成为家庭群的“第一自保法则”。
主管:湖北广播电视台 主办:湖北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承办:湖北广播电视报 出品:湖北广电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公正路9号 宣传热线 15007185070
国内统一刊号:CN42-005 邮发代号:37-48 读者服务热线:027-85787980 采编电话:027-878151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鄂ICP备18019957号-1号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