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相伴相依
她把最好的给了我
在“敬老月”闭幕式暨金婚庆典现场,一位身穿灰色西服的帅老头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他一边转过身关切地问坐在身边的老伴穿婚纱冷不冷,一边拿了件外套给老伴披上。当记者凑上前去说了句:“您今天真帅,这件西服很衬您”时,帅老头竟不好意思地笑了,接着,他自豪地说:“我退休前是个医生,平日里穿西服的机会不多。这件西服是我90年代在青山商场订做的,我穿着这件西服嫁了一个姑娘,接了两个媳妇。今天,我又穿着它来见证自己的金婚。”一旁坐着的老伴看着老头直笑,拉拉他的手说:“莫说了,莫说了。今天能来这参加庆典的都是金婚,没什么好炫耀的。”
她叫我一声“哥哥” 我的心都快化了 1940年出生的阳乔南是武钢一医院退休的一名外科医生,老伴周家英是同院的护士。1966年,两个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常常在一起值夜班。阳乔南为了更快提高业务水平,夜班没有病人时就自学各类业务书籍。60年代供电不稳定,医院下半夜常常停电。周家英就点上蜡烛给阳乔南送来,问他:“哥哥,点蜡烛能看得清吗?”阳老说:“她当时叫我一声哥哥,我的心都快化了。”很快,两个年轻人就擦出爱的火花,并于1967年步入婚姻的殿堂。 五十年风雨 她把最好的都给了我 说起六十年代那段物质匮乏的岁月,阳乔南说:“有时候回想起来真觉得对不起家英。”结婚后,阳乔南被派往外地进修,家里所有的担子都由家英承担。婚后,他们育有4个孩子,家里人多、嘴多、事情多,两人收入也不高,除了养孩子,还要接济阳乔南家住农村的父母,过日子只能计划再计划,节省再节省,就是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家英还总是把牙缝里省出来的钱全部寄给外地进修的阳乔南,还去信让他在外生活千万不要苛刻自己。家英去进修医院探望阳乔南,阳乔南口袋里只有买两个油饼的钱,看着这两个饼,俩人谁也不吃,都说自己不饿,最后油饼放凉了,家英发脾气,才一人吃了一个。 这辈子,周家英没给自己买几件像样的衣服,但只要是跟阳乔南挑东西,她总会往好里挑。退休后,阳乔南想学二胡打发闲暇时光,家英非常赞同,带着他到紫阳路看了好几次,最后挑了一把三千多元的送给阳乔南,连卖二胡的老板都对阳乔南说:“您刚学就买这好的二胡,您老伴对您可真舍得。” 阳乔南告诉记者:“家英是个本分、善良的女人,蛮会体贴人,对我比对她自己好,我是真心从心底感激她。” 余下的日子 我要把她捧在掌心 阳乔南对老伴的各种夸赞发自肺腑,他说自己年轻时是“甩手先生”,为家庭分担得太少。如今,老伴患了糖尿病,现在自己要当好老伴的专属保健医生,每天要提醒家英按时吃药、按时进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让彼此相伴的时间能更长久一点。 退休前,做饭和家务都是家英在操持,这十几年,阳乔南也慢慢开始帮老伴分担家务。当记者问起现阶段谁承担家务比较多时,两人异口同声地指向对方并会心一笑。看来,“互相抬庄”是这个金婚家庭的主旋律。 指着茶几上的两本相册,阳乔南遗憾地说:“年轻时家里孩子多,所有的开支是能省就省,都没舍得去照几张照片留下来,唯一一张黑白照片是四个孩子的合影,影集里的照片都是八十年代后生活宽裕点照的,家英,真对不住你啊!”周家英却笑着说:“再苦再难,都有你陪着,有啥对不起的?”这朴实而温暖的对话让记者对“相濡以沫”这个词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 阳乔南说:“’一木成舟,白头到老’是当初我们牵手时的诺言。这五十多年,我俩同甘共苦,始终互谅互让,用一颗包容感恩的心守护者这个家,也坚守着彼此对婚姻的承诺。余下的日子,我更会把家英捧在掌心,好好疼,好好爱。”
主管:湖北广播电视台 主办:湖北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承办:湖北广播电视报 出品:湖北广电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公正路9号 宣传热线 15007185070
国内统一刊号:CN42-005 邮发代号:37-48 读者服务热线:027-85787980 采编电话:027-878151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鄂ICP备18019957号-1号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