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看天下

看新西兰如何养老

新闻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18-08-06 11:08:37 编辑:管理员 浏览:2602  

     即使没有计划生育,新西兰等西方国家也普遍遭遇人口老龄化问题,原因是二战之后的婴儿潮一代进入了老年阶段。他们都是如何养老的呢?那就是“集约化”。

观念:从不暗示“你老了”


在老人学中,科学家将老人分为三个阶段:青老人,65~74岁;中老人,75~84岁;老老人,85岁以上。

比如新西兰人均寿命为81岁,除去一些因病早逝者,生活习惯健康、活到90岁以上的人非常常见。在青老人阶段,许多老人刚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上下来,事实上依然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尤其是从事脑力工作的老人,比如医生、建筑师、编辑等,其工作能力和思维并没有比中年差多少。这些巨大的生活规律变动往往会形成心理暗示,老人开始怀疑自己,并逐渐接受,从心态上开始真的变老了。


在中国的公交车上有老弱病残孕专座,当青老人上车时,年轻人会很热情地将座位让给他们,一方面表现了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关爱,但另一方面,当公交车上反复播放让座的爱心广播时,也给了青老年人一个很强的心理暗示:“你老了”。

正因如此,西方国家包括新西兰的公交车上并没有设置类似的专座,而真正身体不便的老人以及残、孕等人士是很容易分辨的,自然会有年轻人让出自己的“非专座”。


行动:让青老年人继续工作


青老年不服老,除了社会对其心理尊重和关怀外,他们也确实需要想办法度过这将近三分之一的“无聊”人生。人的前30年忙于学习,后30年忙于工作事业,养老的30年突然静了下来,好比一团依然发红的炭火丢在了炉外,对老人对社会都是一种浪费。

新西兰的政策就是:“让老人继续工作”。新西兰政府网站上明确写道:“新西兰其实是没有官方的退休年龄的。”“65岁”更多只是在要求政府该给老人支付退休金了,老人的去留纯属个人和私营企业的选择。瑞典等国即将实行退休者工作收入减税的政策,似乎就是要鼓励退休者继续工作,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

在新西兰,很少有“老人你怎么还不退休给年轻人让位”的思想,这点可能要归功于新西兰人口相对稀少,社会竞争不太激烈。不过反过来想,如果社会竞争激烈,就说明不缺人手,那么也就没有必要担心“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不足问题”了。总之,在“无官方退休年龄”的体制下,老人进可攻退可守,需要人手就再干几年,不需要就被企业“按惯例”退休,弹性很强。

社会不变相歧视老人,依旧把健康的青老人当壮年对待,这样的青老人至少可以再发挥余热数年,既可以缓和老龄化导致的经济波动,又可以让青老人活得开心,一举两得。

新西兰怀卡托大学的老人学教授佩吉说过,“有太多老人生活失去目标,并放任自己身体出问题而不去养护,从而过早死去”,她认为“老人应该去工作”。杨百翰大学2010年的一项研究也表明,社会孤立对健康的危害等同于每天抽15根烟。

这就意味着老人养老时期丰富的精神生活非常有利于延年益寿,而这种精神生活不仅仅是孤独地在家看电视,而是老人还身体硬朗的时候要自己出门寻找乐趣,无论是继续工作、与他人交流,还是维持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同龄人一起下棋旅游,在等儿女“常回家看看”的期间,自己“多出去走走”。


“养老村”:让老人有

独立生活空间


那么老人该如何丰富精神生活呢?

在西方国家,主要靠“养老村”模式解决。养老村并不是中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也不是养老院那样的单独机构养老,而是众多老人聚居在一个环境优雅、设施齐全的村庄。每个或每对老人都有独立的公寓房甚至独栋小别墅,老人有足够的私人空间的同时,在需要健身、医疗急救乃至娱乐享受等服务时,也不必四处奔劳,就近可得。同时,老人周边也都是自己的同龄人,交流和晚年娱乐时代沟几乎不存在。


养老村有集中的护工部门,可帮助老人在村内活动,护工中有专业的护士,也有参与社会实践的义工。有时候身体硬朗的老人也会当义工,帮助大家,等到身体行动不便时便就地养老,接受其他义工的爱心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住在这些养老村里的老人,儿女们并不会经常来看望他们,事实上他们在搬入养老村之前,儿女们也一般不跟他们住在一起。可能有人会问,西方老人不会“感到被抛弃”吗?西方人在中国人刻板印象里是“家庭观念比较淡”的,但实际上他们这叫“形散而神不散”,子孙还是对老人充满了真切的关心的,只不过双方都需要独立的生活空间,彼此尊重达成默契,保持一个可以产生美的生活距离,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的婆媳关系并不是大问题的缘故。

西方“养老村模式”相比“家庭养老模式”更集约化,也解决了“养老院模式”老人孤独、设施不便的缺点。养老村的护工是团队协作,整合每个老人碎片化的护工需求,更省人力资源。

对比中外,中国的“社区养老模式”具有“西式养老村模式”的一些优点:养老服务的获取方便,集约化。同时,中国社区养老可以经常见到子孙,更贴合中国特色的老人需求。缺点则是青老人独立的生活空间较少。

不过在中国,老人在青老年阶段往往都在帮助子女抚养、教育孙辈,比如接送孩子上下学和去兴趣班,在教育压力巨大的当下,中国年轻人还是离不开老人的,所以“西式养老村模式”并不适用于大部分中国家庭。而中国的社区养老,可以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村模式了,更符合大部分中国人的家庭。


相关新闻

今日关注

关于推选“新时代行业优秀人才”重点推广宣传的函

湖北广播电视报 关于推选“新时代行业优秀人才”重点推广宣传的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

乌国庆:中国的福尔摩斯

  马加爵案、悍匪周克华流窜枪杀 11 人案、武汉长江大桥公共汽车爆炸案…… 这些当年震惊全国的大案要案,因为当时技术和经验受限,...

低龄老人挤爆老年大学娱乐班共计30 余万学员参与学习

  对武汉地区30 余万老年大学学员来说,九月初是他们开学的日子。  从1983 年第一所老年大学开办,武汉地区的老年大学已有36 年的...

701社区: 开展社区残障人士的科技之旅

近日,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街道701社区居委会联合武汉爱熙驻首义路街社工站,举办了一场科技探索与人文关怀活动,带领社区残障人士开启了一...

主管:湖北广播电视台   主办:湖北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承办:湖北广播电视报  出品:湖北广电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公正路9号  电话:027-85791014 宣传热线 15071062965   13125176306   传真:027-85791014

国内统一刊号:CN42-005 邮发代号:37-48   读者服务热线:027-85787980  采编电话:027-878151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鄂ICP备18019957号-1号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