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日子里,人们的味觉深处,总有一锅跳着小火苗的热火锅,噗通噗通沸腾,像烟花绽放在人间。
北京的羊蝎子、内蒙古的冰煮羊、川渝的简阳羊肉火 锅、高县土火锅、云南的腊排骨、贵州的豆豉火锅,贵阳的豆米火锅、黔东南的牛瘪火锅、遵义的豆腐鱼,云贵派火 锅、闽式八生火锅、粤港打边炉……北豪西绝,南鲜东巧, 中国天南地北的火锅文化, 令食客们津津乐道。
∣最专一∣北京铜锅涮肉
老北京对铜锅里的食材有着谜一般的忠诚。羊肉、冻豆腐、大白菜、粉丝和烧饼,就是正统铜锅涮肉 的全部配置了。因为在老北京眼里:“其它的锅都只能称作‘席’,只有涮羊肉能称作‘宴’”。
在内蒙锡林郭勒盟,八月大的苏尼特羊,是北京涮羊肉锅的首选。地道的北京老饕,涮出来的第一片羊肉必须先蘸盐,第二片则蘸韭菜花酱,最后才到麻酱闪亮登场。
∣最热血∣重庆牛油火锅
在重庆,敢打出老火锅招牌的,一锅汤底,牛油满打满算能加到 5 到 6 斤。“重庆舌头”到了外地,一 吃就说“飘油”的,证明牛油下得没诚意,只得了个牛油味而已。
重庆人对九宫格的执着精神,不输对牛油的热爱。最早起源于“拼桌”的九宫格,中心格火力全开, 是口感爽脆的毛肚、鸭肠、鹅肠等灵魂内脏翻滚的舞台;十字格火力适中,是麻辣牛肉、老肉片、肥肠、珺肝最舒适的“泡澡温度”;四角格文火细磨,则适合用来酣烫娇滴滴的脑花、豆花、血旺。
∣最风雅∣江浙菊花暖锅
江浙地区的火锅,秉承了文人温吞的性情。当江边轻轻飘着点儿细雪,就该约上朋友来吃一顿菊花暖锅了。
菊花暖锅里的白菊虽是主角,却不霸道,清淡的汤底反而更能衬出锅里滑鸡、鱼片的本味,更有中国诗画中“留白”的风韵,让追求至鲜的江浙人如遇知音,赞不绝口。
∣最守时∣云南野生菌火锅
夏秋季山林的馈赠,让云南人能够享受长达五个月的菌子狂欢。牛肝菌滑嫩、青头菌爆汁、鸡枞清甜 ……云南近千种野生菌,每一颗都能成为火锅里的鲜味炸弹。但一锅烩地将菌子下锅,在云南人看来那完全是暴殄天物。
最先是脆嫩易熟的竹荪,之后让松露、羊肚菌等一齐下锅,让汤铺满沉郁的异香,唯有等这轮菌子吃完,鸡枞才可以最终登场,激发出一锅的鲜甜。
∣最乡土∣潮汕卤水火锅
由老卤提供底味,秘制香料放进锅里,再加入用鹅油炸制的香蒜,在瓦斯炉的热力下,一顿潮汕卤水火锅的香味是连旁边的鹅都要馋的。
“村霸”狮头鹅贡献出的新鲜鹅肠、鹅肝、鹅血、鹅 翅、鹅脚……是卤水火锅的主角。原本粉扑扑的鹅肝在锅里染上了老卤的淡棕色,蘸上一口蒜泥醋,酸味让卤水的咸鲜更加勾人。
∣最开胃∣凯里酸汤鱼火锅
贵州最出圈的,莫过于一锅酸汤。
白酸汤,贵阳酸汤的清冽代表。淘米水和老面的简单搭配,造出了一整个酸汤江湖。往白酸汤中加入土生土长的毛辣果,酵出来的红汤通透爽朗,酸得醇厚。酸汤鱼的味觉密码,是汤里的野生木姜子油。用来煮黄辣丁、江团、稻花鲤等,让人胃口大开。
∣最包容∣深圳椰子鸡火锅
包容,是深圳的立身之本,也是椰子鸡风行全国的奥秘。
得海南物产之便,文昌鸡餐餐有榕树籽、椰蓉和椰肉伺候,终日在椰树斑驳间昂首阔步,养得一身健 硕而紧实的肌肉;海南椰青制作的汤头,因为阳江海陵岛珍珠马蹄的加入,清甜里也多出了层次感;蘸料 里粤西沙姜,用一抹清新,悄悄地串联起酱油的甜,辣 椒的冲,金桔的酸和鸡肉的鲜;一路西进,云南竹笙和各种山珍杂菌也响应了椰子鸡的号召,在鸡汤里浸润出丰腴与清冽;南洋的澳洲肥牛、深海鲜鲍远渡而来, 也为椰子鸡添砖加瓦。
∣最新鲜∣潮汕牛肉火锅
潮汕牛肉火锅,是竞速的艺术。从宰牛,到切割, 再到上桌,潮汕人都抢着来。
走进潮汕牛肉火锅店,入门就能看见厨师在玻璃厨房里分秒必争地整理牛肉,脖仁、吊龙、五花趾、匙 仁、胸口朥、牛舌、黄喉……全部按照牛的不同部位分好。
上世纪 30 年代,用炭炉煮食的沙茶牛肉炉风靡整个闽南地区,如今在厦门,我们还能吃到用沙茶酱作为汤底的沙茶酱火锅——锅里沙爹酱兴风作浪,煮得牛肉浮沉。如今,极具头脑的潮汕人,则将沙茶酱 从汤底中分离出来作为蘸料而存在,让偏安一隅的口味变得南北皆宜,再配以庖丁解牛的刀工,一招制胜。
∣最巴适∣成都串串香
串串香,成都人的“小火锅”,特点是小份、亲民、 品种多。其中,牛肉是串串的灵魂,又数纤维均匀,牙感微弹的牛后腿肉为最佳。不过牛肉和辣椒的绝配, 只是串串香火锅的标配,真正让串串香风靡全国,还得靠郡肝。
郡肝,即使切成小块,也依然柔韧弹脆。经红汤洗礼后,在蘸料里滚动一番,沾满辣椒和花生碎,“吃 嘛嘛香”。吃完串串嘴巴一抹,别忘了喊一声:“老板, 数签签!”
∣最宝藏∣海南糟粕醋火锅
糟粕醋,是名副其实的糟粕。盛产稻米的铺前 ——海南最北边的港口,靠近省府海口,自古就有酿 酒传统。他们发现海南的潮湿使得酿酒后酒糟能继续二次发酵,滋味酸中带甜,夹杂着丝丝米香,便将它作为汤料,配以辣椒酱和蒜油熬煮成汤,加上虾蟹鱼贝、海菜等,改造成火锅。
吃糟粕醋火锅,海南人自有一套理论。要先下味道清爽、滋味鲜甜的贝壳,接着,是鱿鱼、沙虫、虾蟹等脆爽海味,然后是鱼类和耐煮的陆上食材如黄牛肉、 文昌鸡等,最后再次下海菜收尾。
主管:湖北广播电视台 主办:湖北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承办:湖北广播电视报 出品:湖北广电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公正路9号 宣传热线 15007185070
国内统一刊号:CN42-005 邮发代号:37-48 读者服务热线:027-85787980 采编电话:027-878151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鄂ICP备18019957号-1号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