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到,武汉升温,凉面上了街。 武汉曾经在全国热得出名,那时人们家中没有空调、电扇,就靠一把葵扇或鹅毛扇度夏,一大壶花红茶叶水全家人喝得底朝天,吃什么都没味口, 不如来碗凉面,再好不过了。
面条冷吃,背后是烹饪技法的演进。从古至今,面条最大的敌人是时间,它会造成淀粉老化,让面条变得生硬,俗称“面坨了”。所以,一般面条必须趁热吃,直到一千多年前出现唐朝人的全新创造——槐叶冷淘。
槐叶冷淘,就是将槐叶捣碎滤 汁,混入小麦粉做成面条,煮熟后放入清水中浸泡,故名“冷淘”。这种颜色碧绿的凉面,利用槐叶里的天然多糖,让面条能长时间保持筋道;后来, 人们发现在和面时加入碱水,能够产 生类似的效果,“冷淘”便走出庙堂、 逐渐大众化,最终演化成我们今天吃到的凉面。
武汉凉面故事
在武汉,一般只有热天卖凉面。 用晾凉的开水将煮熟的面条过冷,配上浇头而成。花生碎、海带、卤肉、蟹黄……爱吃芝麻酱还可以要师傅浇一勺芝麻酱。
配菜是添头,靠近江岸这边的多 用萝卜丁,靠近硚口的,多是用大头菜,有的店加一点点黄瓜豆芽增强口感层次,就很锦上添花了。酒楼会卖什锦凉面,比如花楼街的老会宾,海蜇皮增脆,虾皮增鲜,一点点香肠丝摆 盘,但也不喧宾夺主,吃的还是面条和芝麻酱的探戈。
一碗晶莹剔透的面条,拌上红亮诱人的辣椒油,再佐以酸辣适中的酱汁, 配上清脆的黄瓜丝、香酥的花生碎,还有那不可忽视的蒜泥和芝麻香,这便是 武汉人口中念念不忘的“口水凉面”。
口水凉面的精髓,在于那几近苛 求的制作工艺。面条需选用上好的碱水面,煮至恰到好处的弹牙,过冷水后更加筋道。而酱汁的调制,则是考验厨师功力的关键,需将辣椒油、花椒油、蒜泥、酱油、醋等多种调料巧妙融 合,既要保证酸辣平衡,又要让每一根面条都能均匀裹满酱汁,吃起来既有层次感又不失清爽。
口水凉面做得好的,就不得不提“老曹口水凉面”。从2000年的一个小摊位起步,凭借其独特的配方和对食材 的精挑细选,老曹家的凉面迅速在江城走红。每一根面条都浸透了武汉人对食物的热情与执着,每一口都是对传统 手艺的致敬。其秘制酱料,集麻、辣、 酸、甜、香于一体,让人一尝难忘,成为无数食客心中的夏日必打卡美食。
什锦凉面,武汉当年最出色的是武昌司门口的“鸿盘楼”餐馆,堪称“三 镇一绝”。除了常有的香葱、味精、芝麻酱、蒜水、姜水、胡椒、辣汁油、酱油、 小麻油、陈醋以外,臊子就有虾米、蛰皮、绿豆芽、黄花菜、黑耳子、芥末子、 香菜引、酱瓜丝、红酱萝卜末、白酱萝卜末共十样,如果想沾荤,有叉烧肉丝或鳝鱼丝等。拿大海碗把这些佐料臊子一拌,那几好吃啊!
全国凉面,哪里最好吃
凉面,大有乾坤。检验一碗好凉面的标准,无非是面条要筋道、酱料要给力、配菜越丰富越好。那么问题来了:中国这么大,哪里的凉面最好吃?
先说兰州。兰州人吃凉面,分宽细和荤素,其中素凉面拥趸最多,灵魂便是那热卤子——将蔬菜切片,入汤熬煮,再勾上薄芡;抓上一把面,浇上热卤子,再加入油泼辣子、蒜泥汁、芥 末汁、麻酱汁,以及大嘴壶里的老醋, 还能就着烤肉串,“干散滴很”!
陕甘宁一带常见的浆水面,冷热两吃,酸味浑厚、还带点辣,能最大限度催化你的胃口。浆水发源于黄土高坡,由芹菜、野菜和面汤发酵而成,平时可以当饮料喝,天越热越能“解毒”; 它还能下面条,筋道的手擀面,趁热放入汤碗,从缸里取出浆水,以热油炝 过、放入腌韭菜,再与热面结合,就是惹人舌根生津的浆水面了。
到了东北,冷面才是凉面界的王!东北的夏天,冷面能顶半边天,一 碗碗带着冰碴子的冷面,就是人间消暑神器。其中延吉冷面是公认的正 宗,荞麦面冷水冲凉,放入以白糖、米 醋调味的牛肉清汤里,再放入牛肉片、 半切鸡蛋、泡菜等,以及点睛之笔的水果片,让酸甜咸辣四种滋味在碗里碰 撞;吸溜一大口面,爽!除了冷面,吉 林还有另一款消暑姐妹花——豆浆面,也叫凉豆面。将鲜豆浆以盐调味, 冷藏以后代替肉汤,放入冷却的荞麦面,就是豆香醇厚的另一番天地。
黑龙江鸡西,位于祖国东部边陲, 这里的冷面大有来头。比起以酱油清 汤代替肉汤,侧重咸酸味的其他地的冷面,鸡西冷面是“冷面菜”——几十 种形态各异的辣拌菜,肉类、蔬菜、河海鲜皆可拌一拌,总之一定要辣。还要配上一口大白梨!
从华北到西南,再到全国,饮食风格千差万别。然而,我们各自的凉面, 都有一个显著共同点——以酱为核心,拌出一个跨越地域的凉面宇宙。
四川人的鸡丝凉面,天津人的麻酱捞面,关键都在于某种酱,拌出一片美味天地。比如,一罐香喷喷的麻酱,南至扬州,北至北京,都是呈味的基础。
山东临清,地处冀鲁交界,曾是明清时的江北五大商埠之一。当地特有的临清什香面,除了过水晾凉的手擀面,还要摆上至少 10 种时令配菜,足足摆满一大桌;紧紧依偎着凉面的,必须是灵魂般的麻酱,它能调和百卤,让面挂满奇香。
天津捞面,夏天凉吃最开胃,其中由油条、酱豆腐和麻酱,搭配制成的果子卤——油条拌凉面,天下仅此一味。它们的底色,都是麻酱凉面。
到了北京,酱却有了新的创造。 酷爱麻酱的老北京们,在麻酱里掺入了一定比例的花生酱,柔顺的二八酱就此诞生。它,也是北京凉面最朴素的底色。
川味凉面,关键在于辣椒油,端上来红红亮亮,热情的辣意先是进攻鼻子,再直取你的舌尖。神奇的是,川味凉面虽火辣无比,却不见辣椒身影。 原来,当地人深谙凉面之道,辣椒炝油后被过滤一空,只剩惹人生津的香气与色彩。再加些喷香的保宁醋,以及点睛之笔的豆芽,简单汇聚一碗中,便胜却人间无数。
主管:湖北广播电视台 主办:湖北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承办:湖北广播电视报 出品:湖北广电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公正路9号 宣传热线 15007185070
国内统一刊号:CN42-005 邮发代号:37-48 读者服务热线:027-85787980 采编电话:027-878151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鄂ICP备18019957号-1号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